一个求询者这样陈述她与男友之间的困扰:
“我的男友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风趣健谈,有点大大咧咧。接触了几次以后就确定了关系,但没想到,这个看似大方的男孩子黏人的功夫真让人吃不消。和同事逛街,一下午他给我打了20多个电话,问的无非是在哪里啊?在干什么呢?最后同事都不耐烦了,当着我的面就说,有完没完,大男人怎么腻腻歪歪的。我去小姨家,刚到他就来了个电话,问我坐车顺利不?如果只是这样,那他还真算个贴心的男孩子。可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的手机频频响起,半个小时11个电话,都是他打来的,无非是在干什么啊?想和你说说话,听听你的声音。我不得不关机了事。我很苦恼,请问,他到底是不信任我呢,还是天生就喜欢黏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做出那么多牺牲和改变,她都不满意。她知道我是爱她的,我只是受不了她和男同事吃饭,和男同事单独出差,别的我都可以忍受,就是忍受不了胡思乱想,我想完全拥有这份爱情,这难道错了吗?她难道就不能为我做出一点改变,略微地约束自己一下?”
可以看到,上面这两个男人都对女朋友都很粘、很有依赖性,现今社会把这种常常希望和太太或女朋友粘在一起,一天打N个电话给女朋友或太太的男人叫“牛皮糖”男人。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男人是大大咧咧、会经常因为醉心于自己的工作或者跟朋友们一起玩得忘掉苦苦等待在家中的爱人,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如此需要慰藉的男人呢?
这得从依恋理论说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心理学家布伦南等人提出一个成年人爱情依恋风格模型。他认为孩童时期的依恋体验对成年人以何种方式维系亲密关系会产生重大影响。成年人的依恋风格像孩子一样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焦虑型三大类。
安全型风格的成年人自幼与母亲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母亲在十分关爱孩子的同时,鼓励他面对这个世界,学会如何适应、探索和改造外部环境,在这一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发展出爱与被爱两种能力,不仅有能力去爱,而且能够享受其他人对他的爱,容易和恋人形成稳定的关系;回避型成年人由于自幼缺乏母爱,所以未能发展出一种对他人的信任。他们长大成人后,对来自另一个人的爱很不适应,不愿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免受到伤害。
有首英文歌唱道:“Two lonely people together and things will be fine。”(两个孤单的人在一起不孤单了)听起来很美,但却无法通过现实的考验。两颗寂寞的心像饮鸩止渴一般,只能暂时减轻双方的痛苦。 惟有当我们能先医治自己的心灵创伤,发展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我们才能给别人真正的爱。健康的婚姻,筑基于健全的个人。对于心理创伤较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先进行。心理咨询师会帮助他们去面对潜意识中最伤痛的部分,不但去检视自己伤在何处,还要从新的角度与正向的情绪体验中,去了解、整理与医治,这样他们才有能力去创造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舒幼娥博客:http://shuyoue.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