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谈到一个邻居孩子的情况,她觉得孩子的心理发育有问题,而孩子的妈妈则认为孩子是正常的。
小女孩Anna10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在家稍不顺心就哭闹,直到父母满足她的要求为止。朋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妈妈陪Anna在楼下玩儿,Anna看中了一个比她小的孩子的玩具,就过去抢,那个孩子被抢了玩具后就哭了,并要抢回自己的玩具,Anna就打那个孩子。妈妈对她说: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让她把玩具还给别人。她就是不给,妈妈就从她手中夺过玩具,还给了那个孩子。Anna就又哭又闹,对妈妈拳打脚踢,周围的人都过来看,Anna哭闹更历害了,妈妈觉得很难为情,就很费力地把Anna抱加家,好好给她讲道理,可Anna就是对妈妈不依不绕,撕乱了妈妈的衣服,躺在地上大哭大闹,拽住妈妈的衣服,我的朋友听见了就跑过去,哄了Anna很久也没有作用。最后只能把妈妈的衣服剪断,妈妈才得以脱身。
朋友给我讲Anna的故事时,我感觉Anna的心理状态根本不像一个10岁的小学生,而更像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
小学生的情绪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了,并且道德情感也有所发展。从Anna的故事中,我们看到Anna情绪的稳定性极差,并且道德情感方面处于非常幼稚的状态,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抢一个比她更小孩子的玩具,如果她实在想玩儿,是可以通过其它更有建设性的方式达到目的的。
朋友作为Anna的邻居,经常被Anna的哭闹搞得不甚其烦,她觉得Anna跟同年龄的孩子不一样,不怎么正常,她也跟Anna的妈妈谈到Anna的情绪问题,Anna妈妈觉得Anna没有什么问题。朋友问我,Anna正常吗?
那么怎么判断Anna的情绪发展是否正常呢?有必要了解一下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在整个心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发展也表现出新的特点:
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小学生以学习活动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的情感内容主要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集体的地位,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使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同时,小学生的各种社会性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大大充实了儿童的情感世界。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易激动的,但其情绪体验逐步深刻。例如,关于儿童恐惧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虽然也同样害怕黑暗、怪物、生病,怕被车撞倒,怕被狗咬伤,等等,但更多的是对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
道德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道德情感的发展更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与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联系起来。研究发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情感更富有稳定性。虽然小学生的情绪仍然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与学前儿童相比,他们的情感已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随着儿童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他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小学生尚未面临升学、求职等重大压力,因而其基本情绪状态一般是平静而愉快的。
从朋友的描述中,我觉得Anna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主要是情绪方面的障碍。真希望Anna的妈妈能够学习学习孩子的情绪心理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