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穗贤
如今样样都要快的时代,大家都希望一夜成名,马上有成果,有多少人还推崇有耐性呢?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少年时代》,让我惊讶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的耐性。影片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导演花了12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因为他坚持用同一个演员,并且只在孩子放暑假的时候才拍摄,所以拉长了拍摄时间。一般的电影制作者拿到这样的剧本,只要换几个样貌相似、年龄不同的演员,依赖化妆师的技术两三年就能拍完了。漫长的12年呀!意味着这期间没有盈利、没掌声、没喝彩声,也有可能被投资商催促过无数次、或者要忍受工作人员们在这段时间的焦虑情绪,连扮演主角的男孩埃拉·科尔特兰也无法忍耐想要离开剧组。他曾经要求导演改剧本以结束他在电影中的戏份,把他“杀死”算了。导演非常有耐性地说服他留下,同时也说服自己放下控制的欲望,根据这位渐渐成长的叛逆少年演员而不断修改心中的剧本,承认这是一个未知的电影剧本。
在我们的咨询的中,来访者也会像那位少年演员一样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表达要离开咨询关系——“如果你不能满足我或者不能马上看到咨询有效果,我就离开你”,这往往很容易让咨询师产生焦虑情绪而乱了方寸。在英文里耐心与病人是同一个单词——Patient.医院里,医生需要耐心地对待病人,而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极需要耐心面对来访者、面对咨询中存在各种不明确的因素,仍能沉住气继续分析的工作,根据每次咨询中不同修改咨询方法,在心中承认这是一份充满未知的工作。我们的每位同事都是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的心理咨询师,“认真的态度”会悄悄地把“控制欲”带来我们身边而我们却懵然不知,放下控制的欲望也许是更有耐心的方法吧。
有朋友会这样说“如果我知道耐心等待会成功的话,我一定会坚持努力”。是的,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的努力一定有理想的成果,也没有人能保证我们选择的是正确的方法。鸡汤文章里有很多教大家如何才能有耐心的方法,大家可以搜一下。我想分享的是此刻在我旁边,有一位两岁的小朋友,坐在地毯上用积木构建他的城堡。半小时过去了,在我们的眼里地上的只是一堆积木而已,小建筑师很有耐心地继续他的“工作”。一小时过去了,孩子面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不过没多久,他就把这个成果推倒了,重新再建。孩子身边的大人来来往往,各做各的事,没人为他的成果赞叹,没人为他喝彩鼓掌,他仍能耐心地沉浸在自己的建筑过程中。也许我们不那么在乎掌声与成果,会让我们更有耐心?可是这谈何容易,我们不是佛陀,在未成佛升仙之前还是会多少在乎世人的评价。有前辈说过,“心理咨询不是人干的工作”,不知他说的是否指这个。
PS:这篇文章是在三个星期前写的,写的过程中触动了我对自己将要成为patient的焦虑情绪,这使我迟迟不能完成,只能写到上面作为结尾。我把文章拿给同事丽莉看,她有感而发,继续写下去。如果您看完也有感想要发表,请接力写下关于“耐性”这个话题的文章,发送到红树林的邮箱(hongshulin89@126.com)。谢谢!
耐心
丽莉(接力)
看文章时,给到我很多的感觉,五味杂陈,但其实我并不知道如果接写下文,也有些压力,朱老师的阅历我望不可及,也绝道不出她生命的体悟,文章的结尾对我而言是未知的,甚至我写的话是没有效果的,我开始焦虑也有不安,但最终我还是起笔写了一个结尾,虽然对我而言原著本来的结尾仍然未知,但我最终承认了这一点,于是我焦虑不安消散而去。
(接上文)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等车或者等人的时候,如果只是5分钟以内,我们往往不会觉得有影响,10分钟,我们开始觉得有点不耐烦,超过半个小时我们开始焦躁不安,抱怨不已。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大概是我们无法控制之后的方向和时间所引起的,我们失控了,于是也没有了耐心。我们极度讨厌和恐惧未知,因为我们无法把控,也不知道是否存在希望,能否成功。
如果是你,你愿意耐心的等待不可知的未来吗,你愿意多留点耐心给未知的旅途吗,你愿意放下控制的欲望多点耐心吗,也许你会愿意,给时间再多一点点的耐心。
(我们将耐心的等待各位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