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小女儿哭着走进书房,看来又要向我哭诉,告状了。
“怎么了?宝贝?”我先安慰一下。
“姐姐欺负我!”小朋友挺生气的。
“姐姐怎么欺负你啦?好好给妈妈说说。”
“眼神!”
我一听这话,忍俊不住:“姐姐怎么用眼神欺负你了?”
“她用眼睛盯着我,就这样,”小朋友学了一下,小眉毛皱了起来眼睛大大的,瞪着我,小嘴巴紧闭,“我很生气!”
“是吗?”我笑着对小女儿说,“好吧,姐姐怎么欺负你的,你就怎么欺负回她。”
小朋友很不情愿的回去了,但是,不一会,就又传来了姐妹俩和好的声音。
原来,姐妹俩偶有争吵,我曾经教育过姐姐,说做姐姐的要让一下妹妹,不能动手打人。没有想到小朋友会利用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才8岁的小女儿也能感受到。
其实 ,能用眼睛来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是个很重要的能力。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 。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
有种种表现: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拙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
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来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
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
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说话,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达;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
有人在交际中,喜欢戴太阳镜,即使在室内或阴影下,也不将眼镜摘下,是因为他不愿让别人从他一双眼睛发现他的秘密。但是,戴着深色眼镜与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触,会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悦。
你们呢,有没有观察周围人的眼神呢?
麦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