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665502
广州心里咨询

校园暴力—没有人是赢家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时见诸报端,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校园暴力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国内近期更是接连发生校园暴力事件。520日,西安一17岁女生小宜连续两次遭舍友群殴,出现表情呆滞、问话少答、全身震颤、哭泣等症状,只能休学。近日,青海15岁男孩因长期被同学欺凌,不堪忍受痛苦,选择六一这天在家服毒自杀。校园暴力令人触目惊心,也让人不禁深思: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孩子使用暴力的方式去欺凌同伴呢?家庭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着什么影响呢?又该如何帮助校园暴力施暴者和受害者呢?

让我们来看看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的叶英扬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1.有调查显示,在发生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中,14岁至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校园暴力频发,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是怎样的呢?

叶老师: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现象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阶段是相符合的。因为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容易冲动,喜欢追求独立,张扬,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我们会发现,通常有暴力行为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关系都不是太好的。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2.校园里对同学施暴的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有些施暴者还会主动将施暴的过程拍下来上传到网络上,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叶老师: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有所欠缺的。首先他们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好的,而且在伤害同学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得很冷漠,缺乏一个人该有的怜悯之心。把视频放到网上也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追求“张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

3.有研究者发现,参与校园暴力的孩子的父母一种是工作非常好,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太忙,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另一种就是社会底层的,没时间或者不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家庭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叶老师:我们会看到有暴力行为的孩子中,他们的家庭有的是对孩子疏于管教,放养孩子,很少照顾到孩子,也没有满足孩子在生活中的需要。这些孩子其实很需要关爱,但无法在家庭中得到,所以他们会在外面寻求一些群体的认同,也因为他们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坏境的影响,跟着不良的社会人员去做一些他们觉得很“英雄”的事情。如果孩子在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没有情感,没有联结,也会让孩子在人际关系里变得冷漠。也有一种情况是,这些孩子生活在控制型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但青少年因为会有叛逆心理,他们会很反抗父母的要求,偏偏要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比如说打架斗殴伤害别人。

4.我们应该怎样在心理上帮助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呢?

叶老师:遭遇校园暴力的孩子会有一个应激性的创伤,在经历暴力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强烈的恐惧,在咨询中需要陪伴他们走过这一段惊慌害怕的时间,让他们能慢慢去处理当中的情绪和感受。对于施暴的青少年,我会采取家庭治疗的方式,因为施暴看似是个人的问题,实际上和他的整个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如果这些施暴的青少年有一些不舒服的感受需要处理,也可以接受个体咨询。我会建议这些青少年的家长要多关注的自己孩子,多和他们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叶老师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一方面是由于所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更不容忽视的是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情感状况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追根溯源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其实校园暴力中没有赢家,受害者应当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而施暴者同样需要心理上的关注和干预。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尚且稚嫩脆弱,任何心理和行为的异常都值得引起养育者的关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