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感源自内在匮乏
害怕独处最糟的部分,就是以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生活,认为内在没有足够的资源,一个人过不好。这就是神经质的孤独恐惧中会产生孤独感的真实意义。你会深信自己一定有过错:“我孤单一人,是因为我没有东西可以对别人付出。”
害怕孤独的感觉,是对小时候的匮乏的反应。因为以前没有人让我们展现这种能量,所以我们从小就开始怀疑自身的潜力。小时候完全受家长控制的人,可能会有“服从才能够生存”这样的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Miller关于孤独是这么说的:“被教导要服从的人,怎么可能单独面对生命的景象而不感到空虚?”
如果从小大人都是这么跟你说,小孩子就要听大人的,这样的说法会直接贬抑你的生命能量,你会比较容易产生孤独感。当大人在谈话时你被要求走开,甚至因为你“不乖”而被赶回房间时,孤独感也比较容易产生。此时你可能会把“孤立”与“不好”连在一起。“他们不喜欢我的时候叫我走开,所以当我被孤立的时候,我是不被喜欢、也不值得被喜欢的。”
因为小时候我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长期处于单调乏味和缺乏刺激的状态中,爷爷奶奶因为需要忙活经常把我扔在一边玩,当时没有好的环境让力量活跃起来,或让潜力得到激发,所以童年时期我也常常感到孤独。
如果我不努力通过镜像来认识自己、自我滋养,那么我可能还会处于长期孤独中。比如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依赖亲密关系来处理孤独,当时的想法是必须要有个男朋友才能证明我生命的完整,那时候我是不会取用自己的内在资源的。害怕坚持立场或害怕依自己最深的需求和欲望来行事,换言之就是没办法做自己,那么最后的结果,结果是会对孤独常常感到恐惧。
2哪些情绪让你害怕孤独?
一旦孤独与恐惧相连,后果就是孤独感。孤立、隔离的元素,是恐惧发生的起点。孤独感会出现,是因为你把“我实在没办法照顾自己”的想法,添加给了孤独。
很多人都很擅长用情感关系作为躲藏的地方,“我对亲密关系没有任何恐惧,我需要感情”。但是在“勇气”的表象之下,很可能是“我实在太害怕孤独,所以时时刻刻都要有个男朋友陪伴,找一个臂膀让我依靠”。
害怕孤独内在会藏着哪些想法呢?
发信息这么久不回他肯定是不爱我了。
因为没人要我,所以我只能自己一个人。
没有人想跟我在一起。
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提供给别人。
这件事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我完全无能为力。
事情绝对不会变好。
我被限制了。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也许会感到悲伤。
我可能会感到恐惧,而且会被这样的感觉击败。
也或者,我没办法做什么事来改变它。
当你把“动作”看做“互动”时,就有可能出现孤独感。比如说,当你走进房间时,发现你的老公或男朋友正在打游戏,没有抬眼看你,而是继续盯着电脑屏幕。你可能会把他没做出来的动作解释成:“他不在乎我,我对他不重要,我甚至不值得他把眼睛从屏幕上移开,看我一眼。”
孤独感来自这样的恐惧或想法。我觉得被排斥、被孤立,而且感觉很孤单。
很明显,我们在感情中形成的孤独感,会比在我们单身时形成的孤独感来得强烈,也更加严重,因为这牵涉到被在乎的人所排拒。
发展心理学家Erickson曾经说过:“如果这张脸只是在看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要想成这张脸是故意转开?”
3其实我们有足够的力量
从Davy的角度来解释,成人认同的内在,具有无限生命能量的核心,它的心理界线是我们所知晓并加以维护的,但它的灵性界线却是无边无际的。灵性的界线,还有健康的心理界线,都不会限制内在生命力的核心。就是我们本来就有足够的力量应对我们的生命,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填充!
如果你开始运用内在的能量,你就能找到活力,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在力量。事实上,每一朵植物、每一只动物都在做相同的事情。它们全都欢天喜地地活出了它们的生命核心。生命核心一方面受到了保护,另一方也不需要任何保护。但如果你的做法是“我不完整,我需要别人或其他事情才能让我完整”,那么你就没有机会找到那些在内心等待你发掘的力量。
有两个矛盾会出现。第一个是:我被排挤了,但其实并没有!存在是一种同时发生的经验,不管我有没有察觉,我跟外界确实有连结。认为每一件事都各自独立且不相干的感觉,只是一种幻觉。
第二个矛盾是:我们只有在自己感到孤独时,才会发现孤独的存在。当你跟它相处时,单纯地允许自己注意孤独而不是逃开,漫长而孤寂的夜晚只是拉开了孤独的序幕。你的内在会有一股可靠的能量,你看不见,也不会轻易地找到它,因为它不是一个“它”。它甚至也不在内在,因为根本没有内在或外在。你就处于其中,就像叶片处在某个环境里一样,你属于整个环境,这个整体环境的一切全都环环相连。所以,你以为的隔离严格来说并不存在,这是人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经过选择的孤寂则具有无尽的连结,这是孤寂的相反面,因为在孤寂当中是没有连结的。一名僧侣,当他相信冥想有益于周遭世界时,他会对世界形成连结,而不是隔离感。他的孤寂是欢乐的,而不是孤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