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665502
广州心里咨询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我希望每位爱美的女生,都能认真看一下这篇文。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爱自己,明白体重并不会毁了你的人生,只有你的想法会伤害你。

01.内容简介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骨瘦如柴》/《To the Bone》这部电影的演员、制片人及导演都曾患上不同程度饮食障碍,作为患者本身为大家更加真实的描述了饮食障碍人群的现状以及心理活动。

本片讲述了一个患有厌食症的20岁女孩艾伦在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很多康复治疗,但每次发现自己比以前更瘦了,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她的家人决定送她去由一个非传统医师领导的青少年群小组,在那里她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开始接受自己。

02.电影评价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先说一下艾丽的基本资料。彼时,幼年的艾丽面临的是缺位的父亲、懦弱的母亲、破裂的父母关系,以及长大后面临伤害时(那个来自自杀女孩母亲的重创),支持的缺失,即周边所有亲密的人都无法理解与支持她。貌似支持的妹妹也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已。所以彼时的埃伦崩溃了,要强的她决定用一种方式去征服所有人,来让大家看到她的强大与力量。这种方式就是100%对饮食的控制,也就是最后发展成厌食的最初缘由。

但是这种看似强大的方式,虽然迎来了别人的一样的眼光,获得了她需要的强大感,但同时也遭遇了来自亲密伙伴们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而这种反对进一步加剧了埃伦的抵抗情绪,进而由原本的节食转化为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的厌食,来进一步获得她需要的强大感。即你越反对,我就越抵抗,无论是细若硬币的胳膊,还是信口拈来的卡路里指数,无不是这种负性抵抗的体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她感觉到虚弱无力的时候,越是她这种症状的高发期。就像是瘾君子一样,明知道不好,但是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短暂的强大感。而且,周边人的反对恰恰是对其赎罪心里的一种补偿。你看,我都受了这么多罪了,再去厌食,大抵也就是应该的吧。

所以,之前的节食治疗之所以没有什么效果,也大抵是医师没有看到埃伦厌食背后的情节吧。

——砂砾(来自豆瓣)

但我知道我根本無法體會真正厭食症患者的感受,從一個局外人角度來看,他們極端自卑卻極端自負,極端自律,都是極其聰明的人們,怎麼會不清楚他們自己所處的境況,怎麼會不知道這件事的危害和長此以往的下場呢。

你的精神狀況,你費盡心思試圖向這個世界隱瞞的事實,還是會給你的肉體印下一些細小的traces,就像族群的小小圖騰,見到它們,你們就認出了彼此。比如影片剛開始主角去檢查時露出的后脊椎部位淤青,比如摳吐的人右手食指上的嚙痕,再比如,充滿血絲的紅眼睛和沙啞的喉嚨。

回到電影本身,因為關於anorexia或eating disorder in general的影像作品太少,這部才能收穫這麼大關注吧。“扁平”醫生關於人只可自救的一番話:

「Stop waiting for life to be easy. Stop hoping for somebody to save you. You don't need another person lying to you.」「不要等待生活变得轻松。别指望有人救你了。你不需要别人对你撒谎。」

——iatefingers(来自豆瓣)

03.编辑推荐


01.饮食障碍症状是什么?


《骨瘦如柴》这部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饮食障碍这个概念。

晓晓来为大家系统的介绍一下:饮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包括厌食,贪食,偏食等,以神经性厌食较多见,饮食障碍包括厌食,贪食,偏食等,以神经性厌食较多见。神经性厌食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长期不愿进食、资源节和明显体重减轻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也是精神疾病中引发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相比一般人群而言,患神经厌食症的患者的死亡率是前者死亡率的5倍多,神经厌食症患者常常会因为害怕体重增加所以不会进食。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引起神经性厌食的因素很多,有社会文化因素,如以苗条为美的社会文化习俗,以10~20岁女性多见。也有忧郁社会环境改变造成的,多发生于儿童,如儿童入托进幼稚园等。还有精神动力因素及生理因素的干扰。也有人热内丘脑下部机能障碍引起的神经内分泌中枢功能失调时神经性厌食的基础。

而患有饮食障碍的群体在人群中更少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很少有人可以通过倾诉等普通的心理调节途径完全走出饮食障碍。以下是饮食障碍的相关调查数据:

• 在美国大概有两千四百万人被饮食障碍折磨(厌食症,暴食催吐症,和暴食症)

• 几乎50%患有饮食障碍的患者符合忧郁症临床诊断

• 平均每10个患有饮食障碍的人中只有1人得到诊断和治疗。这10%的人中只有35%(换言之所有饮食障碍患者中的3.5%)得到专业医生诊断和治疗

• 91%的校园女性在调查中表示曾经试图断食来控制体重。22%“经常”或“总是”断食

• 神经性厌食症在所有青春期临床病症中排名第三• 95%有饮食障碍的人年纪在15-25.8岁之间

• 15到24岁中因为神经性厌食症造成的死亡比其他所有因病死亡的总和高12倍

• 50%有厌食症的人也会有暴食催吐症状,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约有14%有暴食后催吐症状,超过20%有神经性厌食症[1]


02.饮食障碍的危害与死亡率


然而,你们相信断食、绝食真的对身材有用吗?数据告诉你真相:

• 95%采用断食/绝食来减体重的人在5年内增回原来体重

• 35%“偶尔”绝食/断食的会发展到有临床意义的病理饮食障碍。其中20-25%进一步进化为完全病理饮食障碍。

• 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中有20%最终会因为厌食症引发的并发症而早逝,包括自杀和心血管疾病。

• 媒体中刻画宣传的标准女性身材形象只反映了国内5%的女性身材[1]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所有的饮食障碍(饮食失调)都和一系列身体健康并发症直接相关,比如饥饿、心脏骤停、肾脏疾病、食物耐受不良等,当然饮食障碍也是引发澳大利亚人群因心理健康相关问题而入院治疗的主要原因。因为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伴随饮食障碍,患者往往会被分类为精神疾病患者的类别,而且其也会被认为存在复杂的健康体,需要进行紧急多学科的护理治疗。

然而很多保健医疗提供者并不会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基础教育以及培训,来帮助他们认识并且对饮食障碍产生足够的反应,因此严重的饮食障碍通常并不会被患者所认识到。而饮食障碍也会无形中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饮食障碍症候有着所有精神疾病中最高的死亡率,对饮食障碍引起的死亡率报告中的数字在不同的报告中会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饮食障碍致死多表现与其引发的心脏衰竭,器官衰竭,营养不良或自杀,而死亡报告中很多只反应了这些直接致死原因而不是其源头-饮食障碍。


03.饮食障碍背后的心理动力


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看过或者听过“吃播”的令人惊掉下巴的图片吧?


有人说,看他们吃东西是一种享受,是对美食的热爱。


但是,为什么要如此夸张的食量来博人眼球呢?我认为其中的原理与观看小黄片的心理过程相同:通过观看我们无法实现的、想要满足的欲望,来刺激自己的生理激活水平,从而得到一种快感。但是以吃播的食量,已经远远超过我们正常人食量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先不说我们是否真的能以观看吃播视频满足自己的食欲,当我看到一个个美丽的小姐姐在镜头前不经咀嚼,吞下一份又一份美食的时候,我从她们的眼里能看到的,不是被食物“治愈”的满足感,更像是一种自我逼迫的痛苦。再者,通过网络途径传播所谓“吃播”的视频,更是对审美及价值观于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极大的影响。其中有多少人是因为“大胃王密子君”、“木下佑香”等等大胃王而掉入暴食、催吐这个深坑的呢?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木下佑香吃下满桌的汉堡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密子君挑战十桶变态辣火鸡面

这个群体真真实实的存在我们身边。“偶买噶”、“amazing”、“你们一定要买”······这些美妆博主的话是不是特别耳熟?在几千万赞的视频背后,代表着女生想要变美的欲望?聪明的营销者抓住小女生的这点需求,努力灌输给大众一种价值观:“前男友面膜”、“斩男色”、“女神粉底”、“小灯泡”等等,仿佛够白、皮肤够好、唇色足够鲜艳,就可以成为人生赢家,成百上千的投资也是值得。当女生们认同了这些说法,或者说是被催眠、暗示,个人价值将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各种奢侈的化妆品及包包等东西上。


暴食、厌食、催吐,乃至烟瘾、酒瘾,甚至毒瘾的背后,都是欲望的不满足,而欲望永远也不会有满足的一天。


这里需要跟大家介绍弗洛伊德提出的两个概念:“口欲期”与“固着”。


口欲期(Oral stage):

指婴幼儿时期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口是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惟一认识手段。”

固着(fixation):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得到的满足太少或太多,都会导致这个人的性心理固着在这一阶段。也就是说这个人发展停滞在这个阶段,这个人会持续地寻求这个阶段的满足方式。

如果父母亲在关于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方面有失误。比如说孩子饿的时候,妈妈的乳房没有及时出现,那么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随时会饿死。当有机会可以进食的时候,他便会疯狂的摄取可以提供他活下去的食物。这里的饿,不仅仅是代表孩子肚子饿,也代表着父母亲给予孩子的注意与关怀不足。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安全感”。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发展,很有可能停留在口欲期。


进食是动物的本能,这也是最纯粹的愉悦体验以及最基础的安全感的由来。许多孩子,正因为内心“极度饥渴”,没有稳定的爱与关注,只能通过可控的食物来源,疯狂进食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洞。


不开心的时候,没有人倾诉,没有人理解,吃是唯一能分散自己注意力,能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几乎所有暴食者,发生暴食的时候,都是内心极度焦虑,或是压力巨大的时刻。她们也别无选择,一边暴食一边过度运动痛苦着。一方面担忧自己的外形,一方面没有人可以诉说自己的苦恼以及暴食的可怕。因为对于暴食者来说,她们暴食、催吐的样子,是极为龌龊不堪的。她们内心已经恨透了自己,也恨透了没有人爱的那个小孩,用暴食的过程,获得嘴上的愉悦,一边折磨内心那个得不到爱的小孩。


04.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微博、知乎、公众号,无一不在肆虐散布着所谓“减肥前后”“逆袭前后”“化妆素颜”的惊人对比,仿佛“减肥前”“逆袭前”“素颜”的时候,都是不堪回首的时期,被定义为loser,包括参与对比的主人公本人也是这么认为。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不可能一直都这么瘦,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上进和逆袭,更不可能每天都永远是带妆的精致模样。为何我们都如此抗拒最真实的我们,这真的是你所厌弃的吗?还是跟随大众主流审美的决定呢?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每天坚持在丈夫起床之前提前化好妆的麦瑟尔夫人



有多少可爱的女孩子,特别是处于18岁左右的青春期女孩,审美及价值观很容易因为媒体所误导,拼命节食、用力打扮,希望能成为心目中的小仙女的模样,并以此为最终目标奋斗着。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因为感情受挫通过节食瘦至35公斤纸片人的郑爽

我希望,大家能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你想要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到底是你真正想要的,还是你认为别人希望你所要的。同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节食减肥、或是运动减肥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请不要扼杀或压抑你的任何真实想法。如果你觉得无助,我非常欢迎你找咨询师聊一聊,把你的任何痛苦以及无处宣泄的想法、念头,通通与咨询师一吐为快。


视频解析:戴安娜一生都在与“贪食症”作斗争,只因查尔斯婚前说她腰有点胖


做最真实的、表里如一的自己。尝试看看?也许现实中的你并不如你想象中的恐不堪。往往会暴食的人们,都是对自己的饮食过度控制,导致身体的“报复”。而对细节控制过度的人,往往会将这种控制上升到方方面面,认为自己与所谓“罪恶的事情”隔离开,自己也就变得完美。


有如中年发福的小李子,并不会因为他变胖就淡出演艺圈,反而让大家觉得胖胖的大李子玩水枪也很可爱。更是通过荒野猎人拿到了多年未得、属于自己的奥斯卡影帝。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破产姐妹》里满口黄色笑话的Max,即使身材比Caroline要大出几个码,但依旧抵挡不住她迷人的魅力。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权游里一头白发的龙妈,其微微胖的身材充分彰显成熟的韵味,她的美并不会因为手臂上或者是腿上的肉肉就会少一分。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因为你的外形吸引或离开你的人,很难给到你想要的爱。停止幻想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可爱。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永远不会被你的外形所限定。


-end-


晓晓

“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是一份宝藏。”

一位集心理咨询师、健身教练、咖啡师与花艺师于一体的神秘工科女。


Eating Disorders Statistics comes from:

[1]. Mortality in Anorexia Nervos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5; 152 (7): 1073-4.[2].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Eating Disorders, by Dr. Greta Noordenbo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Volume 10: 15-29, 2002.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骨瘦如柴》|饮食障碍: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