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梗,只许前进,而且只给一次机会,让他们挑选一只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来。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只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个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大类中的一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但他满意的走完了全程。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认为这件事情只是发生在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之间。
柏拉图请教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就发生了第二个弟子的那一幕,柏拉图什么都没有摘到。第二次,柏拉图请教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如法炮制,结果柏拉图在走了大半程之后,担心再次空手而归,随便摘了一个。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
但我认为真实的婚恋状况比这个故事设置的情境要难得多。
毕竟,识人比识别麦穗难多了。——麦穗的大小好坏都是一眼可见的。许多人还没有学会识人,就已经过完了一生。
此外,要知道一个人是否合适,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互动的。
在第一眼判断感觉还可以的情况下,进一步的了解和沟通之后才能了解对方是否合适。因此,当你为一个人付出了很多,且相互了解之后,你才知道跟这个人相处是什么感觉,才能知道是否合适。
此外,两人的互动是符合主题间性原则的,也就是说,并不存在一个适合你或者不适合你的人,只有好或坏的关系。同样一个人,如果你用A方式跟她互动和沟通,或许她就会用A+方式跟你互动沟通,让你感觉很好。但是如果你采用给的是B方式,她可能也会用B+方式,从而让你感觉不好。所以,对方让你感觉不好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因为对方,还因为你所采用的沟通方式B,和让你选择沟通方式B的内心预期和想法。
因为存在这样的状况,因此,人的选择处境是比麦穗地隐喻复杂很多的。
此外,苏格拉底假设人只能选择一次。这是古典假设,现在人们并不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生活。我们可以谈很多次恋爱,有不同的尝试。因此,有机会像第三个弟子一样比较和了解自己的情况。但是,实际情况比第三个弟子要更加复杂。
我觉得更适合的隐喻是密码箱隐喻。
你面前有成百上千的密码箱,每个密码箱里面都有一双鞋。你需要寻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
第一个问题是,这些密码箱并没有像麦穗一样摆在你的面前,而是藏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首先你要知道到哪里最有可能找到密码箱。
第二个问题是,一般密码箱如果已经被别人打开了(正在恋爱中),则密码箱应该是开着的状态,因此,你可以很好地识别出来。但也有可能有些密码箱虽然已经被别人打开占有了,但仍然伪装成关闭的状态。
第三个问题是,你打开一个密码箱需要一些时间。打开密码箱指的是你进入对方的内心,被对方所接纳。这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放弃,心想,这个密码箱是不是不可能打开了?那些特别难打开的密码箱——或者仅仅是看起来比较难打开的密码箱——反而可能被冷落,这就是纳什发现的博弈论。
第四个问题是,你可能最终打开了密码箱,也可能失败了。而你一旦失败就要重新去寻找新的密码箱。如果你成功了,比较倒霉的情况是,你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的鞋子已经贴上了别人的标签(已经恋爱或结婚状态中)。比较幸运的情况是,你发现里面有鞋子,而且没有贴标签,是可以属于你的。
你看着这双鞋子,颜色和款式可能让你惊喜,也可能让你失望。你把它穿上脚,觉得正合适,或者有点大,或者有点小。有点大或有点小,只要还能穿,大概就不太愿意再去尝试开别的密码箱了。但有人比较倒霉,鞋子穿着非常挤脚难受,结果就开始犹豫要不要再去开一个密码箱。
这个犹豫是非常现实的:如果我丢掉了这双鞋子,找不到密码箱,或者好不容易又打开一个,结果发现还是不合适怎么办?
当然了,我们知道有些人掌握了开锁秘笈,开锁的速度很快,所以就很快地换鞋子,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双鞋子了。
也有些人完全不懂如何开密码箱,孤独一生。
而所谓的一见钟情,大概是当你遇到一个密码箱的时候,你恰好有钥匙,一下子打开之后看到自己最心仪的鞋,真是兴奋万分!
实际上,能够找到一个密码箱,打开了锁,里面没有贴标签,而且看起来颜色款式都还可以——至少不讨厌,穿上脚竟然也还基本合适,实在是低概率了吧!
可见,想要一个婚姻并不难,想要一个理想的婚姻,却是比登天还难!非智者不可得也。
而现在的人,普遍提高了自己对婚姻的要求,而自己又没有相对应的能力。就像猴子想要当皇帝,是痛苦的来源。
我相信隐喻不过是为了将事情理解得更清晰。
你同意密码箱隐喻吗?还是你有其他更好的隐喻?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