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665502
广州心里咨询

从热搜的散装卫生巾谈人与人之间的体验隔阂


散装卫生巾,

是怎么冲上微博热搜的?


最近有一个微博热搜是“散装卫生巾”:

有网友发现,很多女性在购买没有什么资质也不是什么品牌的散装卫生巾,ta觉得很惊讶,于是把这个发现发到了网上。由此,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个事情引发讨论之后,有很多自媒体写了相关的文章,呼吁正视女性月经以及关注女性经期卫生。我认为这都很有价值。


这些价值观的呼吁既然已经有人做了,今天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聊聊这个事情——“散装卫生巾”是如何成为微博热搜的?


 一个简单的答案是:


有一个人发现了竟然有人买“散装卫生巾”这个事情,然后ta觉得很奇怪/不能理解,于是发到了网上,然后发现原来不止ta一个人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


 人们会对什么东西感觉奇怪呢?


一般是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者说我们没有体验过的事情。


带着玩的心情,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新的理论,体验壁垒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

  

体验壁垒理论


体验壁垒理论:

人们从出生至今,自己经历过、体验的事情,就在ta们的体验壁垒之内。Ta们就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体验壁垒里面的样子,如果有人告诉ta们,壁垒外面还有另外一个/一些东西,ta们一般是无法理解/难以置信的。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散装卫生巾”上移开,去关注一下过去的那些微博热搜、网络热点、梗……就会发现类似“散装卫生巾”的事件其实发生过很多次了,比如王思聪说现在还有人没出过国吗?这个事情当时也是引起了很多讨论的。很多人指责反驳王思聪,有人罗列数据:中国护照也一共只有1亿多本,哪怕这1亿多人全出过国,也还有10多亿的同胞没有出过国,有人现身说法:我自己不要说国没有出过,我连省都没有出过……


但对于王思聪本人来说,可能他的体验壁垒里面,真的是没有人没出过国的,所有人都出过,差别只是去过哪些外国……


这种体验壁垒古代也有,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晋惠帝执政时期,国家饥荒,人民缺乏足够的食物,饿得都要挖草根树皮充饥。大臣把灾情上报,晋惠帝却说,没有米饭,为啥不吃肉粥?


对于晋惠帝而言,他确实无法知道饥荒是个啥东西,因为宫里是没有饥荒的,这个东西在他的体验壁垒之外。


“不理解”本身,

是可以理解的


回到“散装卫生巾”这个事情上,使用没有资质的散装卫生巾,自然也会在很多人的体验壁垒之外。因为ta们没有经历过,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听/看别人经历过,所以无法理解。


我想说的是,大家,只要是个人,都会受到体验壁垒的限制,所以,不理解本身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等于赞同)。


拿刘慈欣的《三体》设定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三体人和一个地球人聊天。


三体人:我们这有3个太阳,天气超级不稳定,有时候热得把我们都烤干了,要脱水才能活下来,有时太阳又集体失踪,冻得受不了……


地球人:我们这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四季分明,气候很适宜生存,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快活得很……


三体人:OMG,听起来超棒的,我去你那看看!


因为有体验壁垒的存在,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三体人跟地球人一样,是外星人关系。在那些体验不共通的部分,就会有觉得对方是外星人的感觉。


开个玩笑地说,仔细想想,可能可以这样考虑:


1.地球太大了,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在不同文化中成长的人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心灵,中国人的心灵、美国人的心灵、德国人的心灵,各具特色;


2.同样的区域,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有各种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社会阶层、职业、文化等等,这些差异也会形塑人类的心灵;


3. 文化、科技、价值观……很多东西在随着时间变化,哪怕在一个家庭里面,儿女与父母的心灵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看看婚恋市场就能知道;


用一句谚语表达,一样米养百样人,人类文明实在是太丰富多样化了,这大大地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体验的差异,使每个人都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体验壁垒。


因此,类似“散装卫生巾”这样的热词还会继续出现,不理解与误解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常态。


首先知道了体验壁垒的存在,知道体验壁垒会限制人。这样就不会天真地以为人与人是一样的。


其次,知道了体验壁垒的存在,可以试着去沟通了解。打破体验壁垒的最好办法就是沟通,自己主动地表达说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世界,也带着好奇/非评价的心态去倾听别人,了解别人的世界。


如能这样,不理解就不会那么具有破坏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必也可以愉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