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家长们被一种恐惧所影响:我的孩子会不会想不开?
也难怪,听到的不幸消息多了,自然会担心起来。尤其是有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件事不仅会影响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影响一个小区。
更为不幸的是,自我伤害这件事情有传播性。当年张国荣在愚人节的一跳,就带动了香港的自杀潮。而割腕这类事情也在社会中蔓延,甚至有时候被孩子们当作一种时尚,不体验一下都觉得不够新潮。
这就已经足够让父母们心惊肉跳了。
在这种关心则乱的情绪下面,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就变得非常两难,严格一点或者遇到的反抗激烈一点,就会有一种担心:孩子会不会想不开?
虽然我能理解这种担忧,但我也忍不住提出一个问题:父母跟自己的孩子相处了十几年了,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不是心里有个底?而不会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就变得那么担心了?
如果仅凭感觉还不够说服自己,可以从两点来理性评估一下。
首先,
青春期之前的亲子关系如何?
如果在青春期之前,亲子关系的基础还不错,那么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你可以更放心地让孩子去试误,因为你相信孩子在遇到过不去的坎时,会回来找你寻求帮助。
亲子关系是蛮重要的一种社会支持资源。青少年毕竟还是孩子,父母仍然是他们最有保障性的靠山。只不过,在青春期,他们正在练习不去使用这种靠山——他们在练习独立生存。
由于童年期的亲子关系还不错,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也很少进入彻底破坏关系的层面。亲子冲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正是经由这种冲突,青春期的孩子才能确认自己跟父母是不同的,自己是有独立想法的,而且也才能够慢慢远离原生家庭。
因为有亲子关系的羁绊,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各种行为当作是在试探,而相信不会走极端。
所以,在青春期之前的亲子关系还不错的情况下,父母不必回避冲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规定。同时,也允许孩子提出不同观点,表达反对的意见,甚至跟自己发生冲突。
如果亲子关系一直不好,那青春期的管理就要更加小心谨慎。有时候,孩子并非对你的管理不满,而是表达对你们的关系的不满。缺乏关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应该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干预。
其次,
孩子遇到挫折时的冲动性如何?
儿童青少年的自杀大部分是冲动性自杀,也就是临时起意。之前网上流传过一些视频,孩子被妈妈当中删了一巴掌,之后就跳楼了。这就是冲动性的。因为一时情绪激起,立刻做出了一个冲动的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情绪是容易激动的,行为是比较冲动的,就要更加小心。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对待挫折的反应通常是不激烈的,可以容忍挫折,能够慢慢调整自己,想办法去应对的,你就没必要特别担心。
情绪容易激惹,行为比较冲动,既可能是气质类型的问题(遗传自爸妈或者祖辈),也可能跟关系上的不满足有关,更可能跟其自身青春期间的心理空间不足有关。
总之,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家庭也各不相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取决于自己对孩子的了解,自己的行事风格,以及这个家庭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