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我理解倔强的意义。
当一个孩子总是不听你的话,犯了错误,你要惩罚他,他也不躲开,宁可被你打死也绝不屈服,你可能要反思一下你们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孩子想表达的可能是:既然你不爱我,我凭什么听你的?
但是,米纽秦分享了自己的一件童年往事,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有一次,我小学三年级,九岁那年,考了个烂成绩,以前我曾得过九等级,这一次却只拿到七等级。因为害怕父亲的反应,我偷偷把七改成九。因为改得很粗糙,父亲一眼就看穿并质问我,我加以否认,父亲要我承认,我还是回答没有。这出戏接下来的发展完全在意料之中:
他打我一下就问我有没有做,
——‘没有’!
再打一下
——还是‘没有’!
再一下
——‘没有’!
父亲担心我手上,好言劝我回答
——‘有’
母亲想要插进来协助,她哀求我承认这件事。
‘没有!’
‘墨里西欧,拜托,你快把他打伤了!’
姑姑艾丝特、我妈妈及七岁的妹妹都帮忙求情,父亲也向我恳求,我却不肯屈服。当时我实在没有办法,因为太忙于防卫自己以对抗父亲权威而无法屈服。当时父亲和我两个人都陷入圈套。他作为一个父亲,职责是必须惩罚我的错误,而我则在乎‘荣誉感’的问题:我绝不愿意投降!”
一个明明犯了错误却绝不承认的孩子,仅仅因为荣誉感。那么,他这样倔强,是否包含对父亲的愤怒和怨恨呢?是不是会认为父亲不够爱他呢?
并没有,米纽秦接着说:
“六十年后,我闭上眼睛回想当时的情景,似乎仍能听到母亲哭泣、哀求的声音。我已经不记得疼痛的感觉,却仍感受到一个九岁孩子反抗及挑战的心情。
现今社会,鞭打已经算是儿童虐待了!皮带挥打的地方会留下一道道淤青的痕迹,不过我从不认为父亲的行为是虐待儿童,其他人也不会这么觉得。他的处罚是公正的,他所做的是他认为正确的事,其他人也这么认为。
对我而言,直到长大成人,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比天还要高的形象。不过在那样的时空下,一个父亲的权威只不过是上天所赋予的其中一种东西而已!”
这样的事情无损于父亲的权威,孩子也在以某种方式维持自己的荣誉感,结果他们陷入了困境。米纽秦对这样的关系困境应该深有体会,所以提出家庭的“结构”理论。
在阅读这个故事之前,我只知道孩子会因为委屈、不公、不被爱而倔强,没有想到孩子会用否认错误的倔强来维持荣誉感。
我觉得这件小事耐人寻味,所以记录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