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665502
广州心里咨询

【儿童青少年·手机系列4】不玩手机玩什么?



祖训说:宜疏不宜堵。

这个道理感觉大家都懂,但实际上又不太懂。

比如,当我们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用否定语——“不要XXX”,而是用肯定语:“请你做XXX”。

举例:如果你的孩子把衣服丢到沙发上的时候,你可以说:“不要把衣服丢在沙发上”。但这样效果不太好。如果你说:“可以请你把衣服挂到衣架上吗?”效果就好很多了。

面对手机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

我知道许多成年人喜欢刷手机,边刷边痛苦。因为自己也并不想刷手机,但是当感觉到非常劳累的时候,好像也找不到其他可以休息的方式了。这个时候,“葛优躺”在沙发上,刷一下抖音,好像是唯一“方便易得”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易得性”或“可用性”。人们会不自觉地使用“易得”的东西。

青少年或许面临同样的困境。

如果一壶水中的气泡不断地向上翻滚,只是消除气泡是没有用的,因为整壶水都是烧开了的。


【儿童青少年·手机系列4】不玩手机玩什么?


请你现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不玩手机,他可以玩什么?

如果你想到的是:“那他还有那么多作业没有完成”,“马上要考试了,还有很多内容不会”,“还不赶紧去复习”之类的话,那是不是表示:除了学习,他没啥事可做?

我相信许多父母还是做了许多努力的。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只是到了青春期,有些“兴趣”就这样消失了。兴趣的消失包括很多因素,有一些是内在的,有一些是外在的。

就内在而言,青春期是一个重新确认主体性的阶段: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我想做什么?许多童年的兴趣禁不起这样的反思。有些“为了妈妈开心”的兴趣,就很容易灰飞烟灭。

就外在而言,可以满足童年游戏的场所,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的要求。而青少年想找一个一起玩耍的地方,并非易事。这可算是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们的一个伤害。

面临这样的情况,父母们需要付出更多地心血、金钱和时间来帮青少年们安排其他的活动。否则,青少年们的活动和社交就会迅速地“内卷”——当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要做什么是一个难题;这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提议说,我们来一局游戏吧,那么其他人就只好响应。

这是青少年们所面临的另外一个困境,如果周围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在玩游戏,通过游戏社交,那么剩下的小部分人就只能跟着玩,并没有其他选择。

想象着一个少年要去对抗群体压力,是不太可能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父母是否能够对自己孩子的处境有了一些共情理解。如果能够产生对自己孩子的共情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这个问题(不玩手机玩什么)的思考才可能跟孩子的想法有所接触。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孩子心目当中显得过于不切实际,无理取闹和无法沟通。

接下来,我们要跟孩子一起去寻找的是:

除了通过手机和游戏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社交方式?

如果手机是用来社交的,考虑到社交是人性的刚需,是否应该在这部分有所妥协?

除了从手机游戏中获得快感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带给孩子快感、成就感和生活的意义的?

有没有好看的书、电影?

有没有有价值的、好玩的事情?

你看,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何必苛责孩子呢?


【儿童青少年·手机系列4】不玩手机玩什么?

不算彩蛋的狗尾:

曾经,我跟孩子每周末到一个固定球场踢球,结果慢慢地就聚集起了一群孩子。这些孩子平时就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在球场游荡,很多时候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他们已经算是幸运的,有一个可以玩耍的场地。由于这个场地的存在,使得孩子们的社交成为可能。

我总结了一下,要形成这样一个团队,只需要两个条件:
1、一个稳定可得的场地;
2、一个定时出现的人。然后,孩子们会围绕这个人形成一个团队。

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自然而言地开始社交:争吵、和好、分组、对抗。然后他们会相互思念。我能够感觉到孩子们是多么孤独。其中的一个,每天会通过小天才手表发上十几条语音。

由于团队和社交的存在,体育运动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乐趣。

不幸的是,孩子们经常因为要补课和培训,无法定时出现……

换句话说,在今天的社会中,要形成这样的团队,需要非常地努力和争取,而孩子们时常不具有这样的能力。

希望你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