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新年刚结束,许多人已经从家里返回工作了,但许多人还能感受到过年回家带来的情感影响。家是情感浓度非常高的地方,也是各种情结错综复杂的地方。
许多人一回到家,对自己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变成父母眼中的自己,兄弟姐妹眼中的自己,亲戚眼中的自己,唯独失去了作为自己的自己。
这是许多人恐惧回家的原因。
但家是割舍不掉的,家对让人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今天我想谈的重男轻女观念,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影响。
这个影响之大,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意识范围。
作为一个在山东、黑龙江、北京、香港和广东生活过的人,我早就想谈一谈重男轻女的问题了。
我之所以一直放不下这个问题,是因为
重男轻女的文化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但却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女人(女孩)的身份认同。
中国女人完成身份认同的难度远高于男人。
【中国还有重男轻女吗?】
继续讨论前,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是否还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李孟潮先生在《重男轻女与齐物论》中提出的几个现象和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第一,头胎生了男孩就不再生了,头胎生了女孩就拼命要二胎,有没有?
第二,看,我们家女儿比你们家儿子都强。——如果一个女孩的个人价值要通过击败男孩才能得到实现,那么,这个女孩子本身的价值在哪里呢?(这会导致女孩也像男孩认同,比如要做“女强人”,要做“女中豪杰”。)
第三,从“招弟”转变为“招婿”,不期望“养女防老”,把希望放在女婿身上。
第四,剩女之所以剩下,是因为“婚姻一定要优秀”的需求超过了“婚姻一定要幸福”的需求。
除此之外,女性的名字也充满了重男轻女的暗示。“招娣,友娣”之外,还有“胜男”这样的直接竞争性暗示。还有些女性的名字是中性化或者男性化的,这表达了父母的期待。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暗示,常常是
。哪怕是身为女性,
从小深受重男轻女观念荼毒之后,甚至经历了长期奋力反抗之后,长大了也可能会默默地希望生一个男孩。
【家族观念变迁】
随着城市社区取代农乡村落,随着工业化组织方式取代农业组织方式,核心小家庭逐渐取代大家族。
现代生产方式不断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家族甚至家庭的重要性在不断被消解。
结婚率下降,离婚率提升,生育意愿持续走低,都在表明一点:
个人的需要和幸福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场景中,独立女性必然要跟男性分庭抗礼,对待两者的原生家庭就要一视同仁。
但是,由于女性比男性更擅长情感交流,也更重视家庭,因此,在分庭抗礼的过程中,大概率会导致女性更加偏向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再认同夫家的原生家庭。
婆媳关系问题也常常会导致媳妇跟夫家的矛盾。
不管怎么样,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常常是这样的:
女性不再认同甚至会贬低男性的原生家庭;
女性常常回自己家,而不是去夫家;
逢年过节,男性自己带孩子回家,女性因为感情问题(尤其男性是所谓妈宝男的情况下)或者生活条件问题(尤其是男性是所谓凤凰男的情况下),而不愿意去夫家。
这样,女人的身份认同将主要依赖于工作和抚养孩子,而不再认同为夫家家族的一员。像贾母那样认同自己是贾府的人,坐拥子孙满堂,尊享贾府上下尊重的情况,从文化设计到心理建设,都不再可能。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考虑一下重男轻女这个问题,就会发现,
女性的身份认同会遭遇很大的挑战。
【重男轻女文化对女性身份认同的挑战】
首先,女性要想在工作上取得成就比男性难,除了老男人俱乐部式的文化认同(男人还是倾向于提拔男人,觉得男人更有事业心,更抗折腾),除了女人要生育抚养孩子之外,女性确实在许多方面都难适应社会。比如出差,比如干一些重活,比如招待客户,女性总是比男性更容易吃亏。
这是大环境的重男轻女文化对女性身份认同的阻击。这导致许多女性只能做全职家庭主妇,无法从工作和社会反馈中形成身份认同,这是许多心理问题的来源。
其次,是女性原生家庭的阻击。
许多地方的重男轻女问题,仍然坚持女性嫁出去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由于现在许多女性结婚比较晚,许多家庭认为女性工作了,就不再是自己家的人了。有以下表现:
结婚的女性过年不能在老家过,即使女性想回老家过年,也不能住在家里;
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不会邀请女儿回家扫墓等;
家里有重大事情商议,也不会通知女儿;
甚至家里有人生病住院,也不会马上通知女儿,而是先处理事情,事后才告知。因为女儿没有养老的义务。
以上常常出现在家族观念重,家里不只一个女儿的家庭中。
这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女人不再认同自己是夫家的人,但原生家庭又不接纳她作为自己家族的人。
比较麻烦的是,因为重男轻女,女孩从小就非常渴望父母的肯定,所以对原生家庭常常更加在乎,更加黏着,结果发现,自己不断努力,却总是
不被认可,心理的痛苦可想而知。
女人被认可的需要总是无法得到满足。
在家族或家庭这个部分,
女人失去了一种重要的身份认同的资源。
女人只能通过工作和孩子获得身份认同。如果工作不顺利或者没有工作,就只能通过孩子来获得身份认同。
只能通过孩子来获得身份认同,想想就觉得可怕。
这让母子关系
背负了太沉重的东西,对孩子伤害很大,对女人伤害也很大。毕竟,抚养孩子的目标是让孩子独立,养育是为了分离。
以上,现代女性所面临的的身份认同的困难,本文只算是提出一个问题,立下一个题目。如何破解?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其他思考:
为什么女人一般更加孝顺,对父母更好?这里面可能有一种天然的亏欠感。
比如,我不是儿子,但我要证明你没有白养我。
比如,我不是儿子,但我表现的不错,所以你们别不要我,别不认可我。
这导致女人想要反抗父母是更加困难的。
不过,其他国家也发现,女孩更多通过顺从来获取父母的关注,而男孩更多通过反抗来获取父母的关注。这可能是另外一种男女差距问题。
你如何看?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