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神经症由严格的超我引发,那么教育需要避免一切极端超我的形成。那些会内化为超我的教育方式必须要温和:父母通过认同形成的超我应该包含了人性中真正的脆弱,以及与本我友好的姿态,而不是那些严格而没有落到实处的超道德观念;儿童的攻击性应该有机会向外表达,因为攻击性不会就此消失,否则它们就会向内在转换,在那里超我变得十分严厉。
如果上述教育方式得以实现,那么人们就会自发成长,无畏,非神经质,有快乐的能力,不被内在冲突所困扰。
——《自我与防御机制》安娜弗洛伊德
安娜弗洛伊德以自我心理学而著称,提倡对自我进行分析。自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防御机制,以保护自己不被过于强烈的本我冲动和过于严酷的超我所击垮。
不了解精神分析的人,可以将本我理解为内在需要满足的、追求释放从而获得快乐的本能冲动,比如性冲动和攻击冲动;将超我理解为道德要求或者父母的规则。
安娜弗洛伊德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孩子相处的经验,而提出以上观点。这个观点发表在专业著作《自我与防御机制》中。她认为,防御机制的产生主要源于现实焦虑(比如,父母的惩罚)和超我焦虑(比如,良心焦虑)。而避免让防御机制变得僵硬和不适宜的方式就是建立温和的超我。
“父母通过认同形成的超我应该包含了人性中真正的脆弱”——人性中有哪些脆弱呢?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玩得开心没留心把新衣服弄脏了,一时贪心偷了别人的东西,对其他孩子有嫉妒,撒谎,忍不住骂了父母。这些是不是因为人性的脆弱呢?
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并不容易给出一个指导建议。但如果父母可以觉察到自身的本能需要,自身人性上阴暗和脆弱的部分,并对自己的需要和脆弱的部分采取温和的接纳态度,就更容易以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
因此,父母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做好自己的个人成长。如果父母是自恋的、强迫的、非人性化地对待自己,那么肯定会影响到孩子。
尤其是,当父母只是讲大道理,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具体处境;整个社会、学校或者父母提出一些过高的道德标准,一些很少人才能够做到的行为准则,那么孩子在协调自我需要和道德准则时就更容易失衡,偏向某一边——要么过于苛责自己,要么纵欲无度。
“自发成长、无畏、非神经质,有快乐的能力,不被内在冲突所困扰”,这同样是精神分析的目标。
在这样的状态中,一个人是可以拥有平和从容的快乐的,愿你和你的孩子都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