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665502
广州心里咨询

心理咨询师“决战”网约车司机


某日,网约车上,我掏出手机,准备用游戏消磨路上的时间。
网约车师傅留意到我在玩游戏,说:“这个……这么好玩吗?”
我说:“还行,就休闲娱乐嘛”。
师傅又说:“你们玩这个不会上瘾吗?”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某种微妙的指责、嫌弃,但是并不确定是否我自己过于敏感,误会了这位师傅,于是我回应到:“不会上瘾的,就平时玩一下,该工作还是要工作”。
师傅听了我的话,并没有接受我的澄清/解释,而是说道:“怎么不会呢?我的小儿子玩这个,就上瘾了”。

我默默地关闭了游戏,心想:你要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故事要比游戏有趣一些。


心理咨询师“决战”网约车司机


随着师傅的讲述,我听到了他们的故事:师傅有2个儿子。
大儿子一直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不用父母操心。
小儿子小时候也挺好,一直到初中,接触了某游戏(师傅并不清楚是什么游戏)后,“上瘾”了,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下滑。
因为成绩下降了,父子之间有了很多冲突,但是不管父亲怎么说,儿子这个“坏毛病”就是不改。
父亲也没有办法了,心里想着如果实在儿子不能学好,就当没有这个儿子了。
听着师傅的故事,我产生了很多关于小儿子的联想:
1.上面有一个哥哥,哥哥还如此优秀,他会不会觉得自卑呢?
2.似乎在“优秀的跑道”上永远跑不赢哥哥,是不是游戏成为了获得父母关注的另一条赛道呢?
3.父亲在他的眼里是怎么样的呢?他对父亲有何种情感,“上瘾”与这些情感有何关系呢?
4.青春期开始上瘾,这与确立自我或者发展同辈群体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5.父亲嘴里优秀的大儿子和不成器上瘾的小儿子,这样的角色分配以及伴随着角色分配而来的说教,会不会成为了稳固他上瘾的一部分呢?
6.这个故事里面,母亲是缺位的,关于母亲的故事情节是怎么样的呢?……

心理咨询师“决战”网约车司机


以上的联想,都不能太过当真,只能算是在尝试理解这位“上瘾”的小儿子。
当我尝试理解小儿子时,有如此多的联想,意味着实际上,在“上瘾”这个“症状”的背后,有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可能性。
但似乎在父亲的心里面,并没有如此复杂的可能性,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就是“小儿子变坏了”,或者说“游戏这个东西太坏了”。
把如此多的可能性简化成了一种,这显然提示着这位父亲在对于儿子的理解上存在不足,最起码在“上瘾”这个事情上是这样的。
于是,我试着让他多理解一些:“你看,我打游戏没有上瘾,很多其他人也一样只把游戏当做一种休闲娱乐,那你的小儿子对游戏上瘾,会不会有其它原因呢?”
但师傅拒绝去思考其它原因,他举出了一些支持“小儿子变坏了”这个观点的证据,比如“我都不道说过他多少次了,他就是不改”。
也举出了一些支持“游戏这个东西太坏了”的证据,比如“小儿子从小都很听话,就是打游戏之后才变成这样的”。
面对师傅对于理解小儿子的抗拒,我感到无力与沮丧。
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他小儿子的感受,当他面对着父亲不愿意理解,只是不断地批评、说教。


心理咨询师“决战”网约车司机


“你没有当过父母,你不懂”师傅冷不防地冒出一句。
这句话对我如同当头棒喝,不知道是不是与某种咨询师“害怕自己不能理解别人”的职业病有关。
我问自己:“我懂吗?”
可能我是懂一些心理学知识,可能我也懂一些他的小儿子(尝试性地去懂)。
但似乎我并不懂这位师傅。
当我在尝试理解他的小儿子时,实际上我并没有在理解他,甚至没有尝试去理解他。
所以他说我不懂他,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似乎我与师傅之间经历了一次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在倾听他的故事的过程中, 我站到了儿子那边,与师傅形成了一种“失望、指责、不理解的父亲VS上瘾、沮丧、不成器的儿子”的客体关系配对。
而在这种客体关系配对中,我与网约车师傅分别站到了两端。
在咨询中,如果咨询师与来访者分别站到两端,就会说,咨询师正处于互补性反移情当中。如果咨询师跟来访者站到同一端,则是处于一致性反移情当中。
因为我们分别处于配对的两端,作为父亲的网约车师傅,确实会感觉到不被理解。
可能这也是他在面对儿子时的心情,“爸爸努力工作赚钱,就是希望你能好好读书,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我苦口婆心地对你说了一遍又一遍,你还不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


心理咨询师“决战”网约车司机


师傅的一句“你不懂”,让我清醒了不少。
我确实并没有理解他,只是在尝试理解他的儿子,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对他提出了一些建议。
但缺乏对他本人的理解,建议很自然就变成无效建议,类似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哪怕有效,可能也只是运气好,瞎猫碰着死耗子。
如果我不是只关心他的小儿子,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位网约车师傅/父亲的时候,我也会产生一些联想:
1.他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角色的呢?对他来说,什么样的父亲是成功的父亲?什么样的父亲是失败的父亲?
2.他是如何被养育长大的?在这个养育的过程中,他的父亲承担了什么功能?
3.他对读书学习有怎么样的看法呢?这是不是他能够想到的唯一一条儿子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道路呢?
4.他是如何养育自己的儿子的?两个儿子的养育会有不一样吗?跟他们一起的体验会不一样吗?……
或者只有在这些议题被探索,网约车师傅,这位父亲,才能够逐渐看清楚自己是如何养育儿子的,自己与小儿子的关系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目前的情况,受到他生命中的哪些经验的影响。
或者到那个时候,我的建议,才会产生作用。
又或者说,可能那个时候,已经不再需要我的建议。
这位父亲,会自己找到出路。
就像《侏罗纪公园》里说的:生命自有出路,Life finds a way。


——THE END——


心理咨询师“决战”网约车司机


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您?

 社交 · 情感 · 夫妻关系 · 家庭相处 · 儿童青少年 · 职场 · 企业心理项目合作 · 督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