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上周六研习社沙龙《自尊敏感、强迫、控制和情感隔离》中讲到的一个案例,引述自一篇外文文献。这个案例非常清晰地揭示出:强迫行为的底层其实是自恋问题。
案例如下:
A女士,强迫洗手,不跟咨询师握手,一方面是比较疼,手已经洗破了;一方面是害怕弄脏自己的手。
她的症状起因于11岁的一次自恋创伤。她从外边玩回家,浑身很脏,妈妈责骂她很脏。她从此开始强迫洗手,并且无法分清什么时候自己的手和厨房是足够干净的。
她需要妈妈来确认她的东西是干净的。买衣服的时候,也需要妈妈来确认衣服搭配是否合理。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她感觉到户外的人可以注意到她的焦虑,并会被她的焦虑所吸引。她会反复检查前门,避免被杀害。因此,没有妈妈的陪伴,她一个人无法独自生存
这是创伤导致的依赖性退行,但这种依赖性本身又具有折磨妈妈的意义——在表达愤怒。
自恋者和强迫者都有隐含着的愤怒,对客体愤怒,但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她的成长史:比姐姐晚一年出生。她是不受欢迎的孩子。父母期望她是男孩,或者晚两年再出生。在妈妈看来,她是一个闹腾烦人的孩子。爸爸在家里不承担任何角色,不想跟家庭问题有任何牵绊。她的教育滞后了两年,五岁进幼稚园,七岁读一年级。在学校里面,无人可以支持她。她不能接受任何批评,导致她离开学校之后,无法融入社会。她的妈妈是唯一与她有关联的人。
妈妈的自述:这个孩子的出生让她无法承受。直到今天,这个孩子的强迫洗手、不停地问问题,固执的要求还是让她无法忍受。A女士会反复问她是否可以借给她车用,最终妈妈只能答应,虽然妈妈本人也要用车。
当她一个人被留在家中的时候,她会拼命洗手,将手洗得流血并担心自己会死掉。当讨论洗手的意义的时候,她并不会谈到罪疚有关的东西,而只是担心脏东西、细菌、毒药会进入自己的身体。
这表示她的自我与世界的边界尚未形成。因此,她会担心自己内心的恐惧会吸引来杀手。这是魔术思维。也是一种自恋夸大,是婴儿式思维:我可以控制我的母亲。——这种残留物的存在说明母亲不是来访者的好的自体客体,让来访者获得控制感,满足其自恋。
由于来访者的母亲对A女士的出生感到负担,而无法给与A女士所需要的关注,因此A女士体验到失控感,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母亲。她发展出来的策略就是通过自己的症状来控制母亲——由于自己完全无法做决定,只能依赖母亲。这其实是一种夸大自恋的表现。
她在治疗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表现:首先,一开始接受治疗是被迫的,因为她担心离开家,离开母亲,并且一直想着回家,并对治疗采取蔑视的态度。当治疗师忍受了这一部分之后。她开始用无尽的问题(关于症状、关于专业发展、用药、衣服)来折磨治疗师,就像折磨妈妈一样。
文字:刘永广
排版:荔七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