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3665502
广州心里咨询

红树林心理咨询—人际历程取向督导第一节


人际历程取向治疗模式是一种整合性的治疗取向,包含了人际关系动力理论、客体关系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等。这种模式以咨访关系为工作核心,认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都能在人际关系中找到影子,而这些人际间的问题一定会重演在咨访关系中。心理咨询师不必纠缠于来访者过去的童年经历,而是需要利用心理咨询师在治疗关系中的感受来理解来访者,并进行工作,当来访者在咨访关系中获得修复性的情绪体验,来访者就能在咨访关系中做出新的冒险和尝试,运用功能更加良好和适应的模式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互动,在此基础上,其他的人际关系也会相应获得改善。

此次,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有幸邀请到在人际历程取向治疗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美国国会黑人同盟智囊团及美国心理学会国会听证会的特邀专门小组成员、美国天普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波西亚·露西尔·亨特博士,为大家带来一次人际历程取向的督导,一种不一样的督导体验。本机构心理咨询师郑锦睿和张伟老师担任本次督导的现场口译。现将完整视频录像对大众完全免费公开,不要错过哦!

红树林心理咨询-人际历程取向督导录像 第一节 

【精彩内容回顾】

1.在以往督导中,咨询师常用个案讨论的形式。而实际上,督导还有着各种的丰富形式内容,而它们又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应用?

2.督导中的人际历程取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3.人际历程取向治疗是怎么进行咨询的?

4.人际历程取向的督导是怎样帮助专业心理咨询师走出治疗困境的?

5.当来访者的情感投射到心理咨询师身上,而心理咨询师的情感也投射到个案身上,治疗进程因此卡壳时,如何通过人际历程督导怎样将心理咨询师从这个困境中,解救出来?

 

本节视频中,美国天普大学亨特教授介绍了多种多样的督导形式,其中包括专业术语指导(Didactic Instruction)、个案讨论(Case 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 Plays)、咨询会谈的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 of sessions)、联合治疗(Joint Therapy)、回顾数码记录(录音/录像)(Review of Digital Recordings)、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会谈中观察督导师的工作(Therapist observes Supervisor during a session)等。

(以上提及的精彩内容欢迎大家看直播视频,你会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收获。)

 “本次督导所有现场参与人员均为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角色扮演中个案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ODg0MDA0OA==.html?from=y1.7-1.2

 

主讲人介绍

 

波西亚·露西尔·亨特博士 

波西亚·露西尔·亨特博士,是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咨询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是家庭康复国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Recovery, NCFFR)执行董事,是日蚀顾问组股份有限公司(Eclipse Consultant Group Inc.)的创办者和董事长。

2003年因其对社区的多样性工作杰出的成就和贡献获得了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费城模范公民奖,是美国国会黑人同盟智囊团及美国心理学会国会听证会的特邀专门小组成员,她为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

现场口译简介

 

郑锦睿

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 高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心理咨询师郑锦睿,美国天普大学咨询心理学硕士,获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导师为亨特博士。心理咨询专业翻译,负责美国精神分析学会(AIP)中国项目的口译、笔译。现定期接受美国天普大学亨特教授、台湾精神分析督导师白美正博士、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师和督导分析师Paula Ellman博士的督导,并保持与台湾资深咨询师每周两次的个人分析体验。

以美国心理咨询前沿的人际历程取向整合模式为工作框架,陪伴来访者觉察不良的行为模式,实现自我的成长。擅长处理来访者抑郁、焦虑、饮食心理障碍、亲密关系、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理论特别有助于来访者探索并改变长期的行为模式。此外,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所出现的文化相关问题有所研究,擅长于帮助来访者处理跨文化身份的发展和适应问题。

 

张伟

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  资深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分取向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Psychoanalysis(AIP)两年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师认证项目中方负责人。

中美班一期成员,长期接受美国精神分析师案例督导和个人体验。

从事心理咨询10年。从事精神分析培训翻译工作5年。

擅长领域:丧失,亲密关系(包含情感问题、婚姻问题),工作/学业压力管理,性,恐惧,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惊恐等),成瘾问题,成长创伤(亲属长期肢体、情感、语言暴力或忽略、多次迁居或亲属早亡等),拖延,物质依赖,羞耻感,自我探索与成长,身份认同

面对对象:亲子,伴侣,家庭,性少数群体,成人,青少年

治疗流派:家庭治疗,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